【桃花源式待客之道】一颗浪漫的种子
2024-12-13 10:29:1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常德融媒 | 编辑:苏晓强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424

《常德日报》2024年12月6日A02版

□常德日报记者 姚瑶 陈子尧

这是一块充满浪漫情怀的文化沃土。

善卷在这里教化万民、以德化人,成就了“常德德山山有德”的美誉;屈子在这里行吟求索,朝发枉渚,夕宿辰阳,深情吟唱“沅有芷兮澧有兰”;贬官至此的朗州司马刘禹锡用一首放达的《竹枝词》,把常德大地的浪漫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:“杨柳青青江水平,闻郎江上踏歌声。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”

纵古观今,对常德地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该是陶渊明。他笔下脍炙人口的《桃花源记》,不仅为中华文化开辟出一片“桃花流水、福地洞天”的心灵净土、精神家园,也为生活在沅澧之滨的常德人埋下了一颗浪漫的种子——“桃花源里的城市”。

作为深入武陵山脉前的最后一片沉积平原,常德生态资源得天独厚。城区外围有河洑山、太阳山、德山三道绿色屏风,城中缠绕着沅江、穿紫河和柳叶湖三大水系。

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中,规划者们充分认识到城市与自然、人与环境应相互依存、相得益彰,于是,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成为常德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。

我们依托有山有水、远山近水、山水交融的水乡特色,将生态宜居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,按照沿江发展和环湖发展并重的构想,将沅江、穿紫河、柳叶湖等水系巧妙融入城市布局,让公园、绿地、湿地等生态空间,与居民社区、商业中心紧密相连。通过水的流动,彰显城市活力和灵气;通过水系改造,带动城市更新改造;通过水体改造,构筑水生态环境、水生态系统,真正使水成为“桃花源里的城市”灵魂。

因为始终坚持水安全、水生态、水环境、水资源、水文化“五位一体”统筹推进,常德水城特色营造保持着从规划、建设到管理一以贯之的定力。

我们在沅江防洪大堤上创意建设“常德诗墙”和“常德画墙”,把全国最大的城市内陆湖变成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将原本是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护城河改造一新,让棚户区变身“老西门文创综合体”,把散落在城区各处的公园分主题提质改造,把水草杂生、污泥沉积的穿紫河变成芳草鲜美、落英缤纷的休闲生态走廊……这一颗颗遍布城市内河水系的“珍珠”,借助四通八达的河道串联,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,也为游客展现了水网纵横、山水相依的城市景观,体现出常德以自然生态为底色的待客之道。

简洁明快的城市设计,彰显着以人为本、轻松友善的待客考量。

在建筑风格的塑造上,我们传承历史文化的基因,保留传统建筑的古朴韵味,又大胆引入现代建筑的简约时尚元素,窨子屋、吊脚楼、廊桥与高楼大厦并肩而立,仿佛诉说着城市的前世今生;在街道景观的雕琢上,充分汲取地方特色元素的灵感,精心挑选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桃花、紫薇、丹桂、银杏、红枫等20多种植物花卉,装扮出特色各异、四季如画的街道景观;城市色彩的搭配更是经过反复斟酌,以淡雅、和谐的色调为主旋律,营造出温馨宜人的城市氛围,恰似桃花源中那淡雅而不失韵味的自然风光。

遍布城区、造型精致的89座市政桥、景观桥,是近年来常德城市建设的又一大亮点。

它们横跨繁复蜿蜒的水面,将快速公交、慢行系统“投递”到了城市的各个区域,这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,同时为城市增添一道又一道风景线,让人不禁联想桃花源中那连接内外的神秘通道。

这些便捷高效的公交网络一头连接城市,一头连接土地平旷、屋舍俨然的乡村。

走进乡村,人们仿佛走进了一幅豁然开朗、怡然自乐的田园画卷。金黄的油菜花田如金色的海洋,微风拂过,涌起层层波浪;翠绿的茶园连绵起伏,茶农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在茶树间穿梭;果园里,金灿灿的柑橘、紫莹莹的葡萄挂满枝头,清香四溢。穿梭田垄的市民游客,在这里感受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的田园生活,也为常德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创意、新动能。

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,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、规范的建设,还需要精细化的城市管理。

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征程中,常德用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践,不断提升着各个层次、各个环节的执行力,不断创新和丰富着“桃花源里的城市”文化内涵。我们摒弃凭经验、靠感觉作判断的做法,运用标准化、程序化、数字化、科学化的手段,使管理的各单元精确、高效、协同持续地运行,又把有效、关键的城市管理细节沉淀下来,固化为一种常态管理制度、机制,逐步引导城市实现了由追求颜值向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转变。

在常德,行人通过人行横道,机动车驾驶人都会第一时间踏住刹车、目送行人顺利通过斑马线;散落全城的共享单车一旦结束骑行,总会像等待检阅的战士一样停进道路两旁的“方阵”;道路两侧并不显目、却安全牢靠的雨水收集口,总能激起人们在雨中漫步的闲情逸致;任何时间穿行大街小巷,地面的干净程度都能让人叹服“国家卫生城市”市民的行为自觉。寒来暑往,公园、绿地、广场上,随处可见热爱生活、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居民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简单而真诚,没有疏离与冷漠,让游客仿佛置身在一个热情友善的大家庭。

在这里,“桃花源里的城市”绝非一句空泛的口号,而是深深烙印在每个常德人心中鲜活的愿景,大家对其有着深刻独特的感悟。但这个“桃花源”不是狭义的桃花源景区,而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版“桃花源”。

人们期待她能成为一块充满创新激情、秩序井然的创业乐土,一座产业兴盛、经济繁荣的现代城市,一片山水和谐、生态宜居的开放空间,一个以人为本、能极大满足市民生存与生活需求的幸福家园。“桃花源里的城市”,既应该包含传统乡村的形式和美好,也应该充满现代都市的功能和气息。怀揣着这个梦想,新老常德人还在继续书写自然与城市、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的浪漫篇章。

责编:苏晓强

一审:胡蔓

二审:刘宏远

三审:陈世杨 姚军

来源:常德融媒

  下载APP